【文/林曉玲】 女孩的假想玩伴常是「小女生」或「小男生」;而男孩的假想玩伴則常以「動物」為主,多與自己的性別相同。有些是具體可摸、可見的實物:布娃娃或只是一條小毛巾,也有些是爸媽看不見的隱形人。 孩子會和這位玩伴談著生活中大小事:「爸爸媽媽去上班,我們要在奶奶家乖乖等喔!」「媽媽說青菜有營養,你要乖乖吃喔!」,或訴說自己的感受:「天黑黑的,我保護你,別怕!」孩子甚至會為小玩伴安排一個專屬位置,幫他穿衣打扮、陪他吃飯。 去除孤獨感,發展能力 排行老大、獨生子女,或玩伴較少的幼兒,較常發展出假想玩伴。尤其當强烈的感受,如:生氣、害怕、不安或孤單一出現時,孩子們就會和假想玩伴對話。隨著語言、認知的發展,他們也會將自己的慾望與生活所學的規範,展現在與假想玩伴玩耍的過程中,如:假想玩伴想偷吃糖果,孩子會說:「不可以!媽媽說過不能偷吃糖,這樣是不對的。」 這種互動,會讓孩子練習新學會的語言與社會技巧;孩子常扮演「導演」的角色,自導自演、也指導假想玩伴該有的行為與對話,無形中培養出創造力。
美國心理學家發現,63%的7歲以下兒童都曾有假想玩伴,這反而象徵他們具有社交能力。他們將自己所瞭解到的人際互動模式,預演在與假想玩伴的對話中,使自己能更自信地面對真實的人際應對。可能父母會擔心他們是否無法區分真實朋友與假想玩伴,但其實孩子心裡可是清楚得很喔!
5Tips 運用假想玩伴的神奇力量 玩伴會成為過渡 假想玩伴就像個安全的依附品,陪伴孩子度過各種情感經驗。但隨著時間的演進,就像所有玩過的玩具,孩子會慢慢遺忘、不再需要這個「好朋友」。所以當發現孩子有想像玩伴時,予以適度尊重、但卻不過分關注,將是陪伴孩子跨越成長的良方。 適時運用 教育事半功倍 運用孩子對假想玩伴的信賴,促使孩子產生正面行為。例如:孩子不想洗澡時,可以和他說:「韋韋每天都洗澡,洗得香噴噴的!你也一樣要愛乾淨喔!不然,他說你臭臭,就不想和你玩。」適時運用假想玩伴作為楷模,也以幽默的方式引發孩子表現好行為的動機。 做錯事 假想玩伴不是藉口 如果孩子把玩具丢滿地,卻告狀:「都是“韋韋”弄的!」這時可以對孩子說:「我知道韋韋調皮。不過,他都聽你的話。你要告訴他:玩具要收好、東西不能亂丟。適時讓孩子知道規範,也在要求孩子與假想玩伴共擔責任中,學習負責。 過度要求 也要適時限制 一起吃晚飯時,孩子可能會要求讓他的「假想玩伴」有個位置。這時,將現實情境中的真實需求告訴孩子,讓孩子以真實情境為重,例如:「媽媽知道韋韋想坐你的旁邊,可是爺爺奶奶沒位置坐了。韋韋已經吃飽了,先去休息一下。」 找到真朋友 跟假朋友說bye-bye 因為生活中缺少可以對話、玩耍的同儕,孩子創造出能和他互動的假想玩伴。父母也得設法為孩子開發真實的友伴關係。當孩子接觸到年齡相近的幼兒時,他們對自己的假想玩伴需求度也會隨之降低。 |
- May 31 Thu 2007 11:01
看不見的好朋友
close
s是我的看不見的好朋友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